通信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支撑。在信息通信技术牵引下,5G技术、信息网络、先进计算、AI等技术得到了全面创新发展。
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我国在十年间完成了三代通信技术的跨越。在通信产业飞速发展十年节点中,知识产权变得越来越活跃。随着技术的角逐和革新,业内相关主体在知识产权中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也在不断上演着合作与博弈的交迭。
今天,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着各个行业领域的变革,同时也与身处时代浪潮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为此,IPR Daily梳理了通信产业发展中,技术更迭的脉络与知识产权衍变的进程,以期展现中国通信行业近十年成长的轨迹。
20世纪七十年代后,通信技术相继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地区开始走向产业化。1987年,在先进国家部署1G网络接近10年后,广州才出现了第一个1G网络。三十余年过后,今天中国的通信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经过2G、3G时代技术的跟随追逐后,在被称为中国4G元年的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将我国宽带网络建设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并指出要着力突破宽带网络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2015年6月底,与4G关键技术相关的全球专利申请量达到34767件,其中美国(占比38%)、中国(30.6%)、欧洲(15.5%)、韩国(5.9%)、日本(4.5%)是最主要的专利首次申请国或地区。[1]
在4G应用成熟后,2017年,5G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实际部署。此时,中国移动牵头完成5G网络系统架构标准,华为推出全球首款小型化5G CPE终端,中国电信建成全球首个覆盖最广的商用新一代物联网(NB-IoT)网络……[2]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工信部2017年发布了《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信息产业发展指南》等政策文件,其中《指南》提到,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强信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和战略布局,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2018年,首个完整版的全球统一的5G标准出炉。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2021年,工信部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加强5G增强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完善5G融合行业应用标准,实现5G增强技术标准文稿和技术专利数量保持领先。2022年,IPRdaily与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22年全球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中,前三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38%)、美国(26%)、日本(16%)。2022年全球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发明专利被引证数量前十名企业主要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瑞典和芬兰。其中,华为在2022年以5828件专利被引证数量位居第一,中国在TOP10榜单中占比40%,位列第一,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企业在该领域发明专利的质量及其行业影响力。[3]
在中国通信技术实现从4G同步到5G领跑的十年发展里,华为、中兴等一众中国通信企业已成长为全球通信设备龙头企业。[
驰突:争夺标准制定话语权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互联互通的技术要求以及全球漫游的用户需求,不同厂家不同设备之间采用全球统一的通讯标准成为必须。此种情况下,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与专利制度相结合所产生的标准必要专利(SEP),成为无线通信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推广技术标准、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手段。[5]
在3G、4G标准时代,中国企业已经逐步参与了一些标准的制定,[6]进入4G时代以来,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国通信企业正在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一步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通信领域的话语权,促进了国际标准必要专利的规则制定与行业发展。
来,通过技术地位的提升和专利积累,中国通信企业为行业未来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中国信通院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从有效全球专利族占比来看,华为的有效全球专利族数量占比为14.59%排名第一,高通占比10.04%排名第二,三星以8.8%排名第三。排在第四和第十位的企业依次为中兴、LG、诺基亚、爱立信、大唐、OPPO和小米。在该TOP10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比达到50%。
在5g标准化进程中,参会主体通过向3GPP提交提案的方式来推进5G的标准化工作。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贡献度TOP10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比达40%,提案贡献率排名分别为华为的17.48%(第一)、中兴6.08%(第四)、大唐3.89%(第七)、中国移动2.80%(第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