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张覆盖怀化6县的“数字生命守护网”正悄然铺展——中国联通怀化市分公司(下文简称“怀化联通”)以“云网安数智”一体化能力为基座,用5G智慧急救平台串联起沅陵、辰溪等偏远县域的急救系统,全力打通“生命救援快车道”。
生死时速:破解25分钟困局
怀化市地处武陵山片区,县域急救资源分布不均。在新晃侗族自治县,全县仅有1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院前急救任务,日均接诊量超300人次。而传统120调度系统存在信息孤岛、协同效率低等问题,山区急救车平均到达时间超25分钟,远高于城区标准。2021年,怀化市卫健委提出“智慧急救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急救全流程。怀化联通接过了这张科技答卷,启动“5G智慧急救平台”建设项目。
该平台基于“设备+网络+云端+应用”的协同架构构建智能化急救体系,打造高效急救服务链。利用5G网络的高速传输与毫秒级时延特性,将信息秒级传输至医院院内核心系统,同时结合AI和大数据分析快速生成急救建议,实现了院前急救数据的实时交互。医院急诊科可提前调派资源,院内专科医生可通过高清视频远程指导实施精准救治,而云端同步结合交通路况、医院负载及患者病情,由智能导航系统动态规划最优送医路线,形成“数据采集→实时决策→资源预置→远程协同→路径优化”的全链路闭环。
这一系统大幅缩短了急救响应时间,实现了“纵向指挥+横向协同”,将病人挂号、医生会诊、病床安排以及手术准备等工作前置在急救车上完成,让患者从现场到手术室无缝衔接,提升了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数字见证:从盲跑到智救
今年2月的某一天清晨,辰溪县急救中心大屏突然闪烁红光——65岁的李阿姨突发心梗。系统0.8秒锁定患者位置,在调派最近救护车的同时,已将其糖尿病史、过敏记录推送至医护终端。救护车内,5G监护仪实时传输的12导联心电图直达县医院胸痛中心,AI预判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未到,手术方案已定。”主治医生通过4K影像系统指导车上用药,急诊科同步激活导管室。
从接警到球囊扩张仅用了52分钟,较以往时间缩短了40%。李阿姨术后感慨:“这哪是救护车,简直是移动ICU。”
如今,怀化市70多台急救车已完成5G智慧化升级,车上配备了联通公司自研的智能网关,以及心电图、呼吸机等院前急救一体化终端,构建起移动抢救单元。患者的血氧、血压、心电图等关键生命指标与抢救音视频数据,均可通过智能网关以秒级速度回传至医院。调度中心的数字大屏可实时追踪每辆救护车的三维位置、设备状态及患者体征,山区急救的“盲跑”时代彻底终结。
山乡蝶变:90%背后的温度
截至2025年,这张守护网已覆盖全市89%人口。数字背后,是无数温暖的变化——急救响应时间从25分钟压缩至12分钟,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突破90%;乡镇卫生院通过远程会诊留住了更多患者,疑难病例转诊减少近一半,“家门口就医”成了村民们的新选择。
在沅陵县火场乡,村医张建国通过急救平台终端,让突发脑梗的村民老杨在转运途中完成了CT影像分析。“以前遇到这种病例只能往县里送,现在专家‘云上’把关,我们敢治也能治了。”
数字化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怀化地区县域人口分布零散、路况复杂,患者报警的位置不准确,经常会出现急救车“多跑、跑错”的情况。通过搭建院前急救平台+升级急救车,患者报警后就能马上进行精准定位并将患者位置发送至急救车导航系统,大幅降低了“错跑、误跑”的情况,每年为县级医院省下了几十万的成本,悉数化作偏远山区医疗设备升级的底气。这场科技与生命的双向奔赴,正让每一秒等待、每一公里山路、每一份信任,变得更有重量。
当5G信号穿越雪峰山的云雾,当大数据流淌在沅江两岸,怀化联通用科技创新诠释着“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从“打通最后一公里”到“争抢每一秒钟”,让每个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的生命,都能获得平等的急救守护。这或许就是数字时代最温暖的民生答卷。